咨询热线:152-2107-4981

律师眼中“家人安全距离”的重要性

作者:未知  来源:网络  时间:2020-03-25

先生公差,下班陪女儿复习功课

给她洗澡、讲故事

22:00,她在我左脸颊亲吻道晚安后便睡下

我起床开始执笔这篇小文

与诉讼无关,与法律关系无关

甚至没有文体、没有格式


引言

       常有人问:“顾律师,你们的工作真如律政剧中一样,接触那么多奇葩而又狗血的事吗?比如《离婚律师》又比如……”我的回答是:“当然非也,电视中所展现的剧情,与我们实务中接触到的相比,仅为冰山一角,生活远比电视剧更加精彩,也更为复杂。”

本篇小文是笔者在承办众多家事案件中的一些个人想法,也许,并不成熟。因为,无论我们接触了多少个案例、参与了多少场调解,律师身份之外,我们终究也只是红尘中的女儿、妻子、儿媳妇、母亲,世俗中的爱恨与偏见避免不了。但依然想写下,从一个中立的旁观者角度,如果你觉得有道理,哪怕只有数人,也是我写下这篇小文的意义所在。

1

他们明明都很好,缘何成为今天这模样

       他们,高知、收入不菲、儿女双全。

       有投资意识,来沪十余载,已在沪拥有了几套房产。

       即便对方当事人,给我的感觉也是全程温文尔雅,非常尊重作为对方律师的我。讲真,面对这样的当事人,我的工作往往是超出一名律师的范畴,客户来委托处理其离婚诉讼,但往往我却干了老娘舅的事儿,因为总觉得他们明明很好,离婚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决定。但,事与愿违。双方多年积压的隔阂已如坚冰,且是南极的坚冰,难以消融。而双方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,造成这样隔阂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同一屋檐下的婆媳矛盾,男方即便是名牌学府的高知,当年所在城市的状元级,但对母亲的决定却是言听计从,在两个都爱自己的女人中间无力适从无力处理,最终导致婚姻解体,两个孩子分离。

       而类似这种案例实属不少,有的当事人提出妥协的唯一一个条件就是,让对方父母回去,生活回归自己小家庭,而这个要求往往被对方一句“我父母养我长大,为什么不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给打了回去。”于是,矛盾愈演愈烈;于是,最终离席收场。

微信图片_20200325155312

       记得撒贝宁在《可凡倾听》有期节目中谈到父母,动情的说他做过一个很错误的决定,那就是接他父母回到北京,原本以为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,可以多些时间陪伴,是孝顺,然而恰恰是这样,让父母放弃了老家熟悉的环境、熟悉的亲朋,被圈在北京的那个房子里,他很内疚。

       一家人能够三代同堂、甚至四代同堂在一起,当然是好事。

       但隔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,思想、理念等均有差异,如没有办法和平共处,也属正常。夫妻之间真的需要相互体谅,在父母身体健康时,完全可以让他们有自己自由的晚年,或者,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在自己生活的附近,给老人另外提供住处,既可以方便探视照顾,又保持安全距离。硬是将父母绑在身边,并非真正的孝顺。其实当一方能够坦诚向自己父母去沟通“家庭安全距离”的重要性,让他们与自己爱人相互体谅时,我相信,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能够接受的。因为,他们爱你;因为,天下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婚姻生活的不幸福,只是你没有合适的方式去引导他们。

微信图片_20200325155405

孩子不可以在父亲处过夜

       一个很小的增加抚养费纠纷,孩子跟随母亲生活,离婚近十年,男方按月准时支付抚养费,但基本从未探视过孩子。因为双方多年未联系,女方对男方现在的情况一无所知,除了身份证号再无法提供任何其他信息给我们,她仅猜测也许男方工资收入并不高。

       按照实务中的案例判决,也许很难达到女方的预期,孩子的需求。而承办又是名年轻的男法官,为此还对他进行了尽调,得知他也已为人父,心中窃喜。答辩思路围绕着孩子需求、法官的同理心。

       庭审中,与法官的默契程度在意料之外,而原来准备的很多应对方案也完全不再需要,因为男方似乎也并非女方口中的“模样”,他明确表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是愿意支付孩子抚养费的,提出唯一的请求便是希望能够带孩子回自己与父母处过夜,过年过节都可以带回家中。原本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,但意外招到女方和父母的拒绝,明确表示他可以探视,但绝不可以带回家中,且庭审中发生激烈争吵,我相信她和老人这样的决定有她们的道理,也许基于多年的隔阂未消,也许基于自己的心魔无法走出。

       配合法官用了近两个小时,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最终在双方之间达成了一个互退一步的协议。我相信无论是法官还是我,用了近两小时的时间去协调非法律的问题,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调解书,而是因为当我们卸下这份法官、律师的外衣之外,我们均为人父母,我们很清楚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的特点,他们或许很出色、很懂事、很感恩、很善良,但一定敏感与脆弱。一方父母的爱、隔代爷爷奶奶的爱,均无法取代被缺失的那份父爱或者母爱。

微信图片_20200325155519

尾声

       曾经听过一句话,一个社会的“离婚率”,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。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。因为社会发展、女性独立,让女性有了更多选择自由的底气,包括结婚自由、离婚自由。但是,不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婚姻买单,婚姻解除后,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,摒弃原有恩怨情仇,告诉他,他的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,但都非常爱他/她。这样做,不是为了彼此,而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。笔者也经常在朋友圈见到,原本婚离得并不体面的夫妻,在离婚后反而为了孩子成为朋友,成为亲人,这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。当然,这需要双方均能互为妥协,互相同理,甚至还要去做通老人的工作,让对方能够放下戒备,这些,很难,但是,为了自己的孩子,是否可以一起努力试试呢?

微信图片_20200325155611

添加微信×

扫描添加微信